正在阅读:文情诗意照夕阳 黄骅七旬翁十余年创作七万余字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新区动态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文情诗意照夕阳 黄骅七旬翁十余年创作七万余字

转载 2015/01/12 21:47:42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燕赵都市报沧州站 作者:南大港生活网 814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

我写东西,不为出名,单纯地作为一个爱好给自己找点事干。”眼前这位老人名叫王景通,今年74岁,是黄骅市官庄乡王吉庄人。十余年来,老人笔耕不辍创作《夕阳生活杂谈》、《香烟文集》以及近200首打油诗共七万余字,如今话语间仍充满了创作的激情。
\

读书创作乐在其中

在老人的床头,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目从《宋词三百首》到《大洼行吟》有十余本之多。书页泛黄,大概都是被老人生生看旧的,给人扑面而来的沧桑感。“这些书您读过多少遍?”“没事就拿来翻翻,不记得读了多少遍了。”

王景通是一名退休老教师,对书本有着特殊的爱好。“每天不看书,心里像少了点什么似的。”王景通笑着说。退休后闲适的生活激起了王景通的创作热情,一只飞鸟、一朵鲜花、一张图画、一个人、一件事……都成为了他笔下流淌的文字。“写作,更能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。”王景通说。

最开始的时候,王景通针对社会现象写一些杂文,后来家养的一只八哥让他产生了作诗的灵感,从第一首《闲居》到后来的看图赋诗,总是如约而至的灵感,让王景通的笔头根本停不下来,诗歌创作渐入佳境。

“越写越有感觉。”王景通高兴地说。写起诗来的王景通,有时忘记了吃饭;灵感突然来了,放弃温暖的被窝赶紧起床……字斟句酌,句句推敲,费劲心思,却实实在在“乐在其中”。

人老心未老出游找“油料”

然而灵感得之在俄顷,积之在平日,王老的灵感也有变“淡”的时候。

“这几年下来身边的景儿、物都写的差不多了,这打油诗缺少了‘油料’怎么行。”王景通说,“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。”

于是,70多岁的王景通决定出门旅行找“油料”。买来相机,记录沿途美景,晚上回到宾馆,赶紧将一天的见闻在本上记录下来,游了北京,又去山东,赶了一把时髦,愉快了心情,积累了“油料”。

情之所至,诗无不至。一首《过胶东半岛》便这样创作于笔尖。“远眺天低云做帐,近看烟雾绕峦岗。车穿山岭疾驰过,陵峦又迎在前方。岭上青松呈翠色,梯田嘉禾绿茫茫。一路疾驰一路看,胶东半岛好风光。”

“找到创作灵感的时候,真的,特别高兴。”王景通说,“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。”

70多岁的老人登山,登长城,坚持步行,不使用交通工具,为的就是抓住旅行中每一次感受的机会。“不服老。”王景通笑着说,“年轻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,多走走多看看,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东西。”

活到老学到老71岁学电脑

王景通不服老的地方还不止这一个。

2011年,71岁的王景通突然对电脑来了兴致。“有人问我,七十多岁了还能玩电脑吗?”王景通笑着说,“十几岁的娃娃可以上网,我相信自己也能学会。”

有了想法,便要付诸实践。王景通买了电脑,“求师拜友”成了他最重要的事情。“遇见谁都问上一问,孩子也是我的老师。”王景通笑着说。正是这种好学精神,让这位已过古稀的老人在一年的时间内,便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,他挑战自己成功了。

网络的世界是一片崭新的天地。充满新鲜感的王景通也学习年轻人,聊起了QQ,新浪微博上也有了自己的粉丝。而网友中不乏志同道合之人。“有一个朋友很喜欢我的诗,他自己擅长作画。”王景通说,“所以他作画,我作诗,感觉特别好。”

在王景通的空间里,没有牢骚,没有抱怨,因为他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美好,所以他积极快乐。“人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环境,只有自我发现快乐,创造快乐才是比较高质量的生活,才是福气。”

王景通将自己写的文章以及诗歌,一字一句地敲打成文字,储存在电脑上。“只有自强不息的人,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王景通说,“而我的梦想便是这些文字。”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